一、流域水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
流域水環境治理具有系統性、復雜性、持續性和高投入性,目前我國流域水環境治理陷入“反復治理、反復污染”的僵局,對流域水環境系統性梳理和分析不足,以點為基礎的環境治理項目無法產生出長期穩定的整體流域治理效果。
1.流域水環境治理技術體系不成熟
以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網建設消除點源污染為主導的傳統水環境治理模式和技術體系,無法系統性和持續性地解決流域水環境反復治理、反復污染的問題。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涉及到水利、環保、市政、生態、景觀等多個專業,包括防洪排澇、截污治污、生態修復等多項子工程。各專業雖有豐富高效的技術措施和較為完備的技術體系,但目前對這些技術的集成能力較弱,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綜合技術體系尚未形成。若各專業配合不利難以保證各單項技術的運行效果,也無法實現系統的長期穩定,從而導致流域水環境治理短期效果尚可,長期惡化反復。因此,流域水環境治理中要注重多專業的配合,并重視各專業的技術整合,形成適宜于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集成技術,實現水環境治理的最優設計、強化管理和長效運行。
2.流域水環境治理責任不明確,缺少終極責任人
水環境治理跨行政區域、跨政府部門,導致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多頭治水,責任邊界不清晰。在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下,項目從設計、投資、建設到運營各個環節獨立操作,沒有終極責任人。設計方以投資基數收費,直接導致設計的投資超前、概算偏大;建設方僅需按照施工圖施工,無需對設計不合理之處進行調整優化,建設質量也不需對后期運營負責,從而增加后期維護難度,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水環境治理項目中,設計方、建設方和運營方,常出現責任推諉的現象。
3.流域水環境治理市場融資和管理效率低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水環境治理所需資金以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的財政收入、借貸以及由政府主導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為根本支撐。由于各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近年來流域水環境治理出現了巨大的投融資缺口,投資不足仍是水環境保護面臨的重要矛盾。政府平臺公司外在缺乏監督壓力,內在缺乏技術進步和管理改革的動力,投資及管理效率低下成為政府主導投資模式下的頑疾。
二、流域水環境治理的PPP模式
PPP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簡稱,PPP模式近年來成為流域水環境治理和后期運營維護的市場化模式之一。PPP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流域水環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流域水環境治理典型PPP項目案例
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
1.項目概況
南明河是貴陽市的“母親河”,全長118km,流域面積6600km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南明河及上游市西河等支流水質變成劣五類,河道喪失自然凈化能力。為系統性解決南明河流域水環境污染問題,貴陽市政府下定決心,開放市場,先行先試,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引入技術、資金實力、社會責任強的社會資本,采用PPP模式治理南明河。
社會資本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從流域層面科學制定頂層方案。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二期項目以提升水質為核心,以支流治理為關鍵,以污水處理設施(廠、管網)建設為重點,分為兩個階段實施。二期一階段:新建新莊二期、花溪二期等污水處理廠(共42.5萬m3/d)及配套管網,以及新建污泥資源化處置5OOt/d,對南明河干流截污系統完善和生態修復;二期二階段:新建金陽二期、金百、貫城河等污水處理廠(共14萬m3/d)、南明河生態修復、花溪河支流治理及流域環境物聯網信息化監管系統建設等項目,以確保南明河流域生態水環境持續穩定變好。
2.項目實施
通過項目實施(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南明河水系水質得到持續有效改善,干流段主要污染物指標COD已穩定達到地表水III類水質標準,大部分河段氨氮(NH3-N)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黑臭問題基本解決,水體實現根本性轉變,水質得到有效提升,河道水生植物河底覆蓋率從15%恢復到70%,水生態健康系統顯著改善。南明河水環境治理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城市采取PPP模式進行流域治理的成功典范,該項目真正實現了“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3.PPP運作模式
項目總投資27. 27億元,其中項目公司自有資本為6. 27億元,占總投資比例為23 %,其余21億元(占總投資比例為77 %)由項目公司負責融資解決。南明河水環境整治項目簽署PPP協議后,社會資本在國開行和中國銀行的支持下,通過“境內+境外”相結合的融資模式,落實了長達十年期基準優惠利率的自營項目貸款。
為保障社會資本合理的投資收益,項目采用“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河道服務”PPP組合模式,其中污水處理廠及污泥處理中心特許經營期為30年,河道服務項目特許經營期10年。
貴陽市政府授權市城管局與社會投資人簽訂PPP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公司與股東方簽訂股東協議,與金融機構簽訂融資協議,與施工總包方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及與其他相關方分別簽訂運營服務合同、原料供應合同、產品采購合同和保險合同等,共同構成貴陽市南明河二期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的合同體系。
政府對社會投資人進行績效考核,政府按服務付費。為確保項目良好運轉,貴州省市環保系統不定期進。行夜查和突擊檢查;政府還開通了“12319”環保投訴平臺,通過社會群眾實現24小時實時有效監督。
大理洱海環湖截污項目
1.項目概況
洱海是大理的母親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應堅持統籌,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洱海生態環境。在大理地方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PPP模式治理洱海水環境,選定社會投資人實行本項目。
大理洱海環湖截污工程包含污水處理廠、環洱海截污干管(渠)、河道截污管、村莊聯絡管、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廠尾水利用工程,涉及環洱海八個鄉鎮,近期(至2020年)工程占地17. 9公頃。工程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一期新建6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收集和處理洱海東岸、北岸、西岸的生活污水。
2.項目實施
2016年9月,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附近的截污干管已完成開挖并正在進行埋管作業;雙廊、挖色、上關、灣橋、喜洲、大理古城新建的6座污水處理廠也已全線開工。項目建成后,服務范圍達66. 41平方公里,服務人65. 28萬人(2050年),截污主干管居住區覆蓋率達到100%河道截污干管覆蓋率達到100%。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達到遠期(至2030年)11. 8萬立方米/日,近期(至2020年)5. 4萬立方米/日,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類排放標準。本項目中污水就近分片處理,尾水進入濕地凈化、進行有效回用,形成完善的污水收集、處理、回用體系,降低入湖污染負荷,實現水資源循環再生利用。
3.PPP運作模式
項目總投資34. 68億元,建設期中政府補貼6. 58億元(建設期中資源保護費投入),項目公司需投資28. 1億元。項目公司通過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結合的方式,其中項目公司資本金8. 43億元,債權融資19. 67億元。
大理洱海環湖截污項目采用“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的PPP模式,其中污水處理廠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模式,合作期限為30年,截污干管(渠)、提升泵站工程、生態塘庫工程、再生水利用等工程采用DBFO(設訓—建設—融資—運營)模式,合作期18年,政府采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向項目公司支付政府購買服務費,分為可用性付費和運營維費。
下一篇:沒有了
聯系我們丨公司地址 上海原典環??萍加邢薰?/span>
客服熱線:021-59903936 13816475888 傳真:021-59918719 E-mail:yuand2004@163.com
COPYRIGHT?2016-2022 上海原典環??萍加邢薰?nbsp;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20001575號-1